从0.30到0.58的坚持
呼和浩特机场跑道为2006年所建,长3600米,宽75米。《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191号令):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具备边下雪边清除跑道积雪的能力,保证机场持续开放运行;跑道开放运行期间下雪时,保证跑道摩擦系数不低于0.30”。根据中国民航大学 2012年《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道面综合评价报告》所述:呼和浩特机场跑道正常平均摩擦系数值为0.58。
如何落实局方要求、完成冰雪天气条件下的保障任务?我们给出的办法就是“协同放行”。直观解释为利用现有设备、人员和物资保证小到中雪不间断运行,除雪后10分钟内放行第一架飞机为目标。这就要求机场所有保障单位开展工作,尤其对道面除冰雪时机和时间做出准确的预判,也要求对航班上客、航班除冰等保障环节有所考虑,这无疑是对原有吹雪方式的颠覆,更是给我们提出的全新挑战。
——从数字看挑战
连续21天、降雪累计持续29.1小时、降雪厚度累计 10.5厘米、备勤7天(8次)、除雪5天(11次)、累计出动人员219人次、累计出动车辆106台次、撒布除冰液46吨、消耗航油90470升。呼和机场现配备有一套“热吹”除冰雪设备,包括吹雪车6辆、除冰液洒布车1辆、摩擦系数测试车1辆。纵观本年度的2次预警和5次大范围降雪过程,人均备勤时间超过48小时/人,跑道除雪平均作业效率提高至15-20分/次。
——从预案找突破
2014 年10月17日,飞行区除冰雪委员会召集机场各保障单位及驻场相关单位共同商讨吹雪预案。委员会在充分肯定上一年度除冰雪工作的同时,认真讨论了《2014-2015年度飞行区道面除冰雪预案》,再次明确各保障单位责任分工,并重新将预案梳理成简单明了信息传递流程图。这些宝贵经验与更加清晰明确的预案制度,为应对未来不同雪情的正确处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细节显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场除冰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内容环环相扣,通过改进除冰液加注系统这一个小事情,可以管中窥豹体现飞管部“严、细、实、勤”的工作态度。除冰液的加注讲究一个“快”字,通过自主优化管道连接,改进快速接头,增设加注泵、改善管道阀门、提高撒布车液体容量等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将以往40分加注7吨除冰液的洒布车,改造为可在20分钟内加注10吨除冰液,并将以往加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操作复杂,需多人合作的弊病彻底解决,为快速撒布,防止道面结冰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仅用两万余元的改造费,较之近二十万元的类似市场设备,也体现了除冰雪保障人员爱场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从演练到实战
入冬之前,先后于10月20日的桌面演练、10月23日在公务机坪、10月28日夜航后在跑道、滑行道共组织3次除冰雪演练,分别模拟了呼和浩特机场出现大雪情况下人员组织、机场关闭、组织吹雪、机场恢复开放等详细情况,并对新老员工复训热吹雪车、SB90扫雪车、撒布车和摩擦系数测试车等车辆的理论培训和操作使用规程,加强了员工对车辆、设施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在总结以往除雪除冰作业实践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雪情全体人员相互探讨除雪预案,查找问题环节。
2015年根据局方对除冰雪工作的精细化要求,呼和浩特机场与监管局、空管局和各航空公司召开数次协调会,商讨降雪期间机场各保障单位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保障流程,最大限度的减少机场关闭时间。进一步明确吹雪人员的待命工作制度、利用航班间隙吹雪的预案流程、优化跑道吹雪方法、机坪各类标志线的清扫方式、细化机坪的清雪顺序和区域,使得机坪扫雪效率明显提高,确保了机坪和跑道、滑行道同步开放使用目标的实现。降雪期间适时发布《雪情通告单》,使其他单位对机场除冰雪工作有更加直观的判断。雪停后,针对机坪各类标志线以外的积雪,尤其是人员、车辆活动较多的廊桥活动区以及附近的行车道等区域,使用人工加机械的方式适时清除。同时,根据每次跑道-滑行道的除雪和机坪扫雪的实际情况,及时召开总结会分享不同雪情下的成功吹雪经验,对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确保吹雪方法日臻完善,也为来年动态修改吹雪预案和细则提供依据。
——视雪情如命令
面对每一场雪情,不论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论工作还是休息,只要一有雪情,除冰雪保障人员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除冰雪斗士们立即紧张有序行动起来,全力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行。一位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同志这样说过:“现在别说别人,就我那3岁的孙子,都知道一下雪爷爷就必须去单位”。是的,这就是我们的除雪战士,一群保大家舍小家、不计辛劳的最可爱的人,这也是我们对旅客顺利出行的品质化承诺。
全体待命随时出动
吹雪委员会召开飞行区道面除冰雪年会
改造后的洒布车和多功能车插头
改造后的洒布车和多功能车插头
除冰雪工作现场
除雪期间实行轮流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