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空港在线 > 机场新闻
呼和浩特机场向着智能化出发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3日 来源:

 

通讯员 李勇 王磊

  2014年,是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智能设备更新换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一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智能化的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014年,对于呼和浩特机场来说,智能化建设也是迅猛发展的一年。伴随着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发展战略层面的思考,机场公司构架了建设智能化机场的宏伟蓝图,马不停蹄的驶入了机场智能化建设的快车道。
  准确定位 构筑智能化机场雏形
  智能化机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场领域的高度集成和应用,它包括对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这些相关的技术在机场中被大量应用,并嵌入到机场的管理系统中,所有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化的、高效的、技术含量高度集中的机场信息平台。它可以实现对包括安全运营、服务体验、商业开发和管理经营这四个方面的多种应用,能够为航空器提供安全高效的保障,为驻场单位提供“一场化”信息服务,为旅客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为货主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能够汇聚商业生产数据,提炼数据价值,分析数据相关性,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机场效益。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机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由我掌握”,亦即我的事情我做主。对于旅客来说,乘坐飞机出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购票,并且自行打印登机牌。来到机场后,可以在机场候机楼商业区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休闲时也可以静静的上网,等候飞机。在准备登机的时候,通过智能网络提供的提醒或通过触摸屏和手机上的航站楼导航图实现快速定位和导航,快速到达自助登机口开始登机,完成旅行,所有信息均由旅客自己掌握,随心所欲;对于货主来说,可以随时查询到收发货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常识性知识,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货物的具体位置,监控其运输状态等货物具体情况;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可以随时查询航空器起降时间、机坪位置、航空器状态、旅客和货物信息、天气信息,实时掌控航空器的所有信息;对于机场来说,可以实时掌握所有旅客、货物、机位、跑道、航空器乃至场区安全状况等所有信息,形成统计分析结果,全面掌控机场运行状态。为了实现旅客、货主、航空公司和机场的“由我掌握”的状态,将各类智能化方面的设备和系统综合运行起来并达到一定信息化先进程度的机场,就是笔者认为的“智能化机场”。
  目前,在对现有各类信息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呼和浩特机场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机场领域的应用,扩展现有信息系统功能,在安全保障、服务旅客、运营管理和商业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迈出了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建设的第一步。
  开足马力 完善智能化机场功能
  随着建设智能化机场构想的提出,2013年呼和浩特机场开始启动项目建设。先期完成了机场围界报警监控系统改造,通过网络环境进行集成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将信息处理和控制互连等技术融合在一起,使监控系统和围界报警联动,提升了机场的空防安全等级。之后又完成了航站楼内网络数字化音频公共广播改造,改善了航班密集时刻广播排队现象严重,播音时相互干扰的现象,提高了播音效率。此外,该系统还具备环境噪音分析及自动降噪、设备故障报警、灵活设置广播优先级等功能。新的广播系统给每一位候机旅客带来了更加舒适的候机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差异化的广播服务,提升了机场整体的服务水平。年底又完成了非航管理系统的开发,通过POS机来实现对航站楼内所有商业用户收入的有效监管,同时也实现了对商业合同管理。
  2014年,按照机场的既定部署,迅速拉开智能化全面建设的大幕,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新年伊始,我们丰富了机场调度指挥的业务流程,整合各项资源,调试优化了机场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系统。
  2月,与联通公司共同推进“光进铜退”策略,进行机场范围内所有通讯线路改造,扩容机场现有电话网络容量,更换通讯设备,为机场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
  3月,将呼和浩特机场核心机房搬迁至综合信息楼新的机房中,将安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一并搬迁至新的机房中,消除了旧机房空间狭小、散热不良、电压波动的问题,改善了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
  4月,完成了机场海关监控改造,实现了报关厅、候机楼多地的统一监控,完善了海关的监控布局。
  5月,完成了货运物流信息化平台,便于货主查询物流信息,也为今后在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范围内扩展航空货运物流信息化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月,完成了“人包对应”项目,加强交运行李与航班或旅客信息的匹配能力,可以实现旅客信息或航班与交运行李X光图像及安检结果的完全对应;开展了离港系统的AMB项目。
  7月,完成了安检信息系统改造,升级了安检验证、随身开包和交运行李开包子系统,完成了查询流程优化和统计管理操作程序的适应性改进。
  8月,在航站楼内新增十台自助值机柜员机,旅客可以自助办理登机手续。自设备投入运行以来日均办理登机手续1500多人次,相当于节省2个人工的工作量。
  同月,建设了呼和浩特机场指挥中心监控显示屏,实现了机坪、航站楼、公共区视频监控信号,显示空管指挥二次雷达图像信号、机场气象信息、GIS车辆定位监控信号、应急救援车辆信号、计算机的VGA信号等信号综合处理和统一显示。
  9月,呼和浩特机场推广应用了机场8公里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图文系统,搭建完成了机场新的官网架构、微信服务接口,并达成了机场APP应用程序开发意向。
  进入10月份后,呼和浩特机场继续进行着数字监控全覆盖改造项目,以实现机坪、航站楼区域、货运库区、停车场的监控全覆盖;正在建设机场无线覆盖项目,实现公寓等员工场所的无线网络覆盖;航站楼4G网络已开始建设,预计11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致力创新 提高机场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天地,呼和浩特机场在完善智能化功能的同时,秉承“关注体贴,发现创造”的文化理念,立足科技前沿,致力创新提升,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内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
  云存储技术在呼和浩特机场开始推广应用。呼和浩特机场借助地方云基地产业群,用云服务器来做载体,实现机场官方网站的对外访问,对内管理的功能,用云服务器做载体有着大量的优势。传统搭建网站服务器需要三到四台服务器,还需要一组备机,设备投资最少在20万元以上,而租赁三台高标准的云服务器所产生的费用为每年1-2万元。云服务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增减服务器配置,可以规避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访问终止等情况的发生,可以节省机场外网访问带宽资源等众多优势。今后呼和浩特机场云技术的应用还将扩展到生产、管理等更多方面,现在已走到了全国机场行业的前列。
  GPS应急救援导航信息系统是呼和浩特机场在智能化应用上的又一创新点。系统结合呼和浩特机场所辖方圆8公里范围内专题地图,实现对目标地快速查询及定位,并对车辆进行路线导航,显示行驶轨迹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在机场应对特殊事件发生时,在需要紧急救援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指挥中心通过监控调度平台发布目标地指令到各保障车辆,系统自动计算最快最佳的行驶路线,救援人员可精准找到目标地点,到达在该区域。这一技术的引入将大大提高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而该系统在全国同层级机场中也较为靠前。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系统是呼和浩特机场的综合性生产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业务面涉及所有生产运营的各单位及部门,可以实现航班信息维护、人员排班、航班动态监控查看、现场视频和照片资料采集等诸多功能,实现对各岗位人员、车辆和机位等信息统一调度和监管。经过几次优化和改进,目前,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面向保障业务部门开发的业务管理子系统等共24个主要功能,13个保障调度作业、28个业务流程设计、161个功能模块。智能调度系统是呼和浩特机场指挥的核心系统,也是各项功能高度集中的智能化的系统。这个系统所能实现的各项功能对旧的生产运营系统来说是一次全面的超越。
  移动互联技术在呼和机场也即将变为现实。随着机场官网、微信应用和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的推广,旅客可以通过机场移动服务终端(AMST)和自己的智能手机,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而机场可以有效凝聚用户群体,更好的了解旅客的行为举止,进行定位营销以增加非航空性收入,提升商业价值,扩展机场非航开发空间,创建呼和浩特机场的商业品牌,此外通过无线网络与旅客在机场等待过程中与之保持更好的交流互动提升旅客体验,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随着一个个系统、项目紧锣密鼓的推进,呼和浩特机场正迈着坚实的脚步行进在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机场人有理由相信智能化一定会为旅客、货主、航空公司带来更加舒适、快捷的服务,进而早日实现呼和浩特机场人建设绿色、智慧的“机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