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翻看了孔子《论语·宪问篇》,篇中的以德报怨引发了我的深思,也使我对“以德报怨”产生了新的想法。尽管学术界对“以德报怨”有着不同的诠释,也有学者对以前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但是“以德报怨”作为孔子学说中仁爱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处理非敌对关系时,这种理念更具有实效性和可行性。
联系到我所从事的民航安检工作,我想更是如此,不仅不能有任何报怨心理,而且要树立“以德报怨”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民航安检工作的现实。
中国民航安检工作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没有作详细的考证,但从有关资料看,似乎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际航空形势的发展开始的。不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我们自身,民航安检从一开始就开宗明义,阐明了安检的目的,即为保障航空安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对乘坐民航班机的中、外籍旅客以及航空货物、邮件进行公开的安全技术检查,保障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技术性的特征。但对于这样一项保护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举措,并没有引起所有乘机人的理解,尤其是触犯到个人利益时还会和我们的安检人员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在传统理念下是讲不通的,安检为的是保证乘客的安全,不感谢也就算了,怎么还能对安检人员大打出手呢?然而现实就是这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一个素质问题,从大概念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的安检理念也要有一个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有“以德报怨”的思想,对这种现象我们要以依法依规行事的态度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在保证航空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融洽与乘客的关系,赢得乘机人的理解和配合,确保民航安检工作的良好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