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空港在线

 

    2015年上半年,呼和浩特机场已陆续接收5家通用航空公司在本场执行飞行任务,较往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为了规范通用航空公司运行秩序,杜绝安全隐患,做为呼和浩特机场运行管理部门,运行指挥中心通过加强通航保障人员安全培训,明确运行安全责任、严格过程管控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通用航空在本场平稳有序地运行。
  加强准入管理  规范运行秩序
  今年以来,随着通用航空公司在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数量的增加,为了保障通航在本场安全、规范运行,运行指挥中心首先从制度入手,完善了《呼和浩特机场与通用航空公司飞行作业保障协议》,修订了《通用航空保障程序》,对通航突发紧急情况时的联络方式、飞行计划信息的传递、当日飞行架次的报送、地面保障人员控制区证件的管理等具体问题在保障协议中进行了详细的约定。
  为了确保本场机位资源使用率达到最大化,运行指挥中心将通用航空器一律安排在改建后的2号停机坪,不仅提高了通用航空器进出跑道的效率,同时也为1号停机坪释放了多个B类停机位,缓解了旺季保障中停机位资源紧张的压力。
  明确安全责任  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杜绝通航在本场运行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运行指挥中心与每家通航公司签订了《机坪运行安全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通航工作人员机坪安全管理规定、发生不安全事件及异常情况时的信息传递程序、航空器系留、设备摆放、大风天气时的航空器防护措施等要求,以及相关的违约责任。
  今年上半年,运行指挥中心先后组织4家通用航空公司共计55人次进行了安全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航局191号令)、《民用机场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则》(民航局170号令)、《呼和浩特机场控制区门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协调飞行区监管室培训师开展了《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则》集中培训,并在2号机坪对通航人员、车辆行驶进出机位路线及设备摆放等要求进行了现场培训。
  针对5月19日通航Y5飞机在滑行道上突发故障,人工将航空器推离滑行道事件,重新修订了《航空器发生故障滞留跑道应急处置预案》,并要求驻场通航公司一律将通用航空器的手推牵引杆改装为车用牵引杆,同时制定航空器拖拽方案,确保通用飞机在跑道及滑行道突发故障后,能够使用牵引车快速将其拖离现场,避免影响航班运行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针对通航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运行指挥中心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在飞行保障协议及安全责任书中补充与完善相关条款,为后续进入本场运行的通航公司提供更加规范的运行依据。随着通用航空公司在呼和浩特机场的运行秩序日趋规范,通航保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截止目前,呼和浩特机场未发生通航人员与车辆机坪违规事件。
  调整收费标准  提高保障收益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机场对通航收取的保障费用采取协商确定,一次性打包收取的方式,日平均收费标准相对偏低,导致个别通用航空公司长期在本场停场,占用机位资源。为了在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增加机场收益,2015年,运行指挥中心协调机场公司财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场实际调整了通航收费标准,采取起降费按架次计费,停场费按日计费,离场时统一收取的方式,并在协议中对付款方式、付款时限进行了限定。在运行过程中,运行指挥室详细记录了每个通用航空公司的进、离场时间以及每日的实际飞行架次,为财务部门足额收取保障费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呼和浩特机场共接收了5家通航公司,目前已向2家离场的通航公司收取费用24400元,已经与2014年全年向通航收缴的费用持平。目前,本场仍有3家通航公司计划驻场到年底,届时,呼和浩特机场2015年保障通航方面的收益同比2014年预计增长400%以上。